药事法规
法律法规
法规文件
关键字:
搜索栏目:
 首页 >> 药事法规
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医药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12/11/20 点击:778 来源:省卫生厅
<P>各市、县(市、区)卫生局、发改委(局)、财政局:<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发改规划〔2011〕1207号)和《浙江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卫发〔2011〕297号),全面推进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我们组织制定了《浙江省中医药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P> <P style="TEXT-ALIGN: right"><BR>省卫生厅&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省发改委&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省财政厅<BR>二○一二年四月九日&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nbsp;(此件公开发布)</P> <P>&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6px"><STRONG>浙江省中医药提升工程实施方案</STRONG></SPAN></P> <P>&nbsp;&nbsp;&nbsp;&nbsp;&nbsp; 为加快推进浙江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浙江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浙江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就推进浙江省中医药提升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方案。<BR>&nbsp;&nbsp;&nbsp;&nbsp;&nbsp;<STRONG> 一、&nbsp;总体目标<BR></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 通过实施中医药提升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发展均衡、功能完善、优势突出、群众满意的中医药服务体系。<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医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服务机构更趋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医药创新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升;<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医药队伍持续壮大,人才知识结构优化和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医药资源配置优化整合,投入绩效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规范有力。<BR>&nbsp;&nbsp;&nbsp;&nbsp;&nbsp; 二、主要任务<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一)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形成以中医医院(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为主体,其他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门诊部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办好现有公立中医医疗机构,重点抓好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使县级中医医院的规模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全面改善各级各类中医医院诊疗环境和硬件条件。全面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任务,完善中医医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确保全省中医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得以巩固和延伸。<BR>&nbsp;&nbsp;&nbsp;&nbsp;&nbsp; (二)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名院、名科”建设项目,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开展优势病种研究,推广应用单病种诊疗规范,促进标准化建设。以等级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抓手,构建中医药质量控制体系,提升中医医疗机构综合服务水平。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重视中医药特色制剂的继承和发扬,加快中药产业基地建设。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三)夯实中医药基层工作。以创建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为抓手,大力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率达80%以上,配足中医药人员。完善县乡村医疗机构中医药业务协作机制,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达到30个,有计划的开展培训工作,引导居民应用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普及城乡中医药服务技术和知识,提高中医药的可及性、知晓率和满意度。<BR>&nbsp;&nbsp;&nbsp;&nbsp;&nbsp; (四)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用现代科技手段挖掘中医药宝藏,加大中医药科技创新力度,发挥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中医临床、中药研发、中医文献等领域的作用,整合全省中医药科研资源,提升我省中医药科技的贡献率和显示度。大力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应用现代科技知识,实施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攻关计划和慢病防治专题计划。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室、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为突破口,建设好省级科研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科学研究基地,建立开放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平台、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BR>&nbsp;&nbsp;&nbsp;&nbsp;&nbsp; (五)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以选拔省级中医大师、省级名中医等临床人才队伍和中医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等科研人才队伍为抓手,加快我省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以农村中医骨干培养、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和乡村医生大专学历教育为抓手,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以传承名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为抓手,开展省级名老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室建设。以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业队伍为目标,健全中医药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制度,全面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BR>&nbsp;&nbsp;&nbsp;&nbsp;&nbsp;<STRONG> 三、重点项目<BR></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 按照中医药提升工程的五大任务要求,重点开展以下10个项目:<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专项。按照国家《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要求,重点对30家左右县级中医医院基本建设、诊疗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投入。依据《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和“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完成新一轮等级评审,加强中医单病种诊疗规范推广使用和临床路径研究,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高综合实力,使省级中医医院建设成为综合服务能力强、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管理科学规范的医疗机构;市级中医医院成为本地区中医医疗康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医临床科研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心;县(市、区)级中医医院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健全、中医药专科(专病)特色优势突出,具有区域带动辐射作用的医疗机构。<BR>&nbsp;&nbsp;&nbsp;&nbsp;&nbsp; (二)中医“名院”建设专项。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名中医项目为支撑点,建设一批特色优势明显、人才结构合理、技术水平先进、管理科学合理、服务质量良好,具有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的现代化中医医院。加快我省35家中医名院建设,争创5家以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医院,积极打造研究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5年内,全省三级甲等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达到10家,三级乙等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达到15家以上,地市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全部达到三级乙等水平,80%的县级(县、市)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争创全国三级特等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各1家。<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三)中医“名科”建设专项。完善省中医药学科建设方案,鼓励多学科交叉联合,扶持创新和优势学科,遴选30个以上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临床疗效,建设100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争创全国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30个,5个以上专科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强化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综合医院中医科设置率达到95%以上,新增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10个以上。<BR>&nbsp;&nbsp;&nbsp;&nbsp;&nbsp; (四)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专项。扩大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积极创建全国及省级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力争15个县(市、区)达到省级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要求,5-8个县(市、区)列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建设50个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单位,引导和带动城乡社区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乡中医药服务均衡发展,实现中医药“20分钟服务圈”,做好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试点项目,力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设置率达到100%,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BR>&nbsp;&nbsp;&nbsp;&nbsp;&nbsp; (五)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专项。围绕我省中医药发展的重点领域,开展临床关键问题的科学研究,并培育和储备参与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计划竞争的项目。坚持中医理论指导,优化资源整合,吸收现代科技,优先开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病、血液病、肾病、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攻关计划。通过五年建设,培育一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临床疗效明显、特色优势突出的重大中医药科技成果。<BR>&nbsp;&nbsp;&nbsp;&nbsp;&nbsp; (六)中医药慢病防治专项。积极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预防、治疗、康复方面的优势,利用中医药特色技术和疗法,融合健康管理手段,构建中医药慢病健康管理服务网络。在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有效防控的基础上,设立中医药防治慢病科研专项计划,主要针对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慢病中医药早期防治、新型诊断技术、临床治疗规范以及后期康复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并积极探索中医药慢病防控的新模式。<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七)适宜技术培育推广专项。继续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育与推广力度,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在“十二五”期间,新增10个以上具有中医药特色和较强辐射示范作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积极发挥省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管理职能,形成覆盖全省、灵活高效的基层适宜技术网络;培育100项体现我省中医药特色的适宜技术,并筛选150项以上国家和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到2015年底,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掌握并应用5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覆盖率和使用率。<BR>&nbsp;&nbsp;&nbsp;&nbsp;&nbsp; (八)名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专项。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和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创建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0个以上。建立多层次、多手段、多模式的名中医评选和培养机制,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方式,评选省级中医大师、领军人才和省级名中医,培养中青年名中医50名,形成具有较高临床诊疗水平的中医药专家队伍。<BR>&nbsp;&nbsp;&nbsp;&nbsp;&nbsp; (九)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专项。通过学经典、强临床、师承教育的方式培养基层名中医70名和“传统型中医师”120名。创新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西学中学历教育,培养200名能中会西,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现代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继续选拔300名农村中医骨干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学习,鼓励基层人员参加中医药学历教育。完成800名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任务,提高其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开展基层中医药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育等服务能力,力争使每个行政村有一名能开展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BR>&nbsp;&nbsp;&nbsp;&nbsp;&nbsp; (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按照《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和《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科标准》,建立覆盖全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形成若干个区域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创新模式,提高效率,实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络化管理。<BR>四、保障措施<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一)加强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省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作用,加强对全省中医药工作的统筹指导,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与发改、财政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认真实施中医药提升工程的各个项目,及时解决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探索中医药发展的新模式。<BR>&nbsp;&nbsp;&nbsp;&nbsp;&nbsp; (二)加大中医药事业投入。各级财政、卫生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发展中医条例》,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完善中医投入机制,中医事业费的增长比例要高于卫生事业费的增长比例,中医事业费应当达到或者高于卫生事业费的百分之十。省财政继续加大补助力度,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项目实施工作。<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三)重视工程实施督导。省级建立项目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加大对各个项目落实的督导和检查。各地要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做好本辖区的日常监管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坚决执行项目任务,认真总结项目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BR>&nbsp;&nbsp;&nbsp;&nbsp;&nbsp; (四)加快中医药发展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新模式,完善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分类管理体系,围绕有利于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围绕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围绕有利于中医药继承发展,完善各类人才、单位发挥能动性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环境。<BR>&nbsp;&nbsp;&nbsp;&nbsp;&nbsp; <STRONG>五、进度安排<BR></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 本方案从2011年开始,周期五年,按照合理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分三个阶段实施。<BR>&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一阶段:2011年为项目准备和启动阶段。制定各重点项目的实施方案,80%的项目完成方案制定工作。其中60%的项目要按照要求开展申报工作,并确定第一批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总量应达到建设目标的40%以上。<BR>&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二阶段:2012—2014年为建设阶段。2012年确定项目建设单位,启动项目建设。各项目建设单位按照项目任务和实施步骤,稳步推进各个项目建设工作。省中医药管理局将组织专家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做好各个项目的考核准备工作,研究制定开展下一轮的建设项目。<BR>&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三阶段:2015年为评估考核阶段。对各个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和绩效评估,总结各项目实施的经验和做法,科学谋划新一轮建设项目。<BR></P>
返回>>>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网 版权所有@2008 All Right Reserved。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主办
地址:杭州市庆春路79号(310003)        Email:zhejiangyszk@163.com
建议浏览器IE6.0+ 分辨率:1024*768以上